時至今日,我們很多的孩子依然存在著對于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的狀況,成年人的“啞巴英語”狀況也折射出我們兒童英語教學的巨大失誤。以下幾點是幾大誤區(qū)的詳情,希望父母! 過于強調刻苦學習英語 刻苦學習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如果可以輕松掌握英語又何樂而不為呢?何況學習本來就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發(fā)自于人的求知精神。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卻被很多外界壓力所影響,死記硬背的去記單詞、拼命地研究語法,而忽略了實際應用,從而培養(yǎng)了大量的啞巴英語人才,不能學以致用,更嚴重的是讓孩子們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過于強調基礎學習 什么是基礎?ABC的寫法?“自然拼讀法”關于單詞的拼法?還是說話的語法?其實語言的學習必須從基礎開始是一個錯覺。學習英語,應該好好想想自己學習母語的經驗。在我們開始學習說話時,你并沒有接觸過任何的所謂的“基礎”和“拼音”。而是聽媽媽和周圍的人說話,然后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模仿,學習英語也一樣,過于強調基礎學習,并不是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其結果導致孩子們英語水平與實際年齡出現(xiàn)嚴重的不平衡,十幾歲的孩子的英語能力還不到3,4歲的水平,更嚴重的是使孩子們失去對說英語的自信和信心,變成啞巴。 顛倒了學習英語的順序 目前的英語教育大部分是以讀、寫為主的。讀,指的是閱讀而不是朗讀。寫,指的是默寫,同樣是沒有聲音的。因此,每天輸入到頭腦里的都是字母,而不是語言的靈魂聲音。所以,學生的單詞量是較大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好的,但是聽力和口語是較差的。雖然他們的腦袋里面裝滿了文字和語法,但是沒有聲音,沒有靈魂。平時練的多的就是單詞,語法和閱讀。了解語法也只是記住句子的結構而不是靈活的運用;閱讀大多數(shù)時候也是默讀,同樣沒有聲音。學習的是英語的文字,而不是語言。沒有聲音的語言是毫無意義的。 拼命研究語法,卻忽略了語感 什么是語法?語法不是語言的法則,而是語言的感覺。而語言的感覺不是學出來的也不是記下來的,是在實際應用當中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沒有語感的培養(yǎng),語法只是一句空談。 先練后說的錯誤意識 大部分的父母對于孩子的英語學習都是抱著一種先練后說的想法去學習英語。他們把孩子大量的時間都耗費在增大單詞量和鞏固語法上,認為孩子在開口說之前必須要練好,練好了才能和外國人溝通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語言的作用是用來交流的,至于剛開始的時候,說得準不準沒關系,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自己頭腦中固有的語法之類的東西拋開,勇敢地把自己想要說的不加考慮地表達出來,和人們交流。 啞巴英語的鼻祖 這里就涉及了兒童英語教育問題。作為一名兒童英語老師,不但要有比較高水準的英語表達和運用能力,還要熟知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教育理論,更要有實踐經驗。沒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勢必會造成孩子英語學習的困惑,可見把兒童的英文教育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父母的積極參與。
嚴重缺乏對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談到環(huán)境問題,可能還多家長都就會說沒有那么好的條件去國外讓孩子學英語。其實對于我們學習英語較好的環(huán)境便是英文原版的電影和英文的歌。讓孩子多看一些英文原版的電影,聽一些英文的歌就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每天能用英文與孩子進行簡單的對話,也會對孩子的英文學習有不可想象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