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制作流程上,米山師傅首先在腦海中描繪出「讓面粉盡量地吸收水分,再以高溫確實烘烤完成」的境界。理想中是藉由充分地吸水和長時間發(fā)酵來導引出面粉的甘甜,制作出化口度佳而外層卻很香脆的面包。因此,制法是在前制作好面團放置隔夜,以低溫長時間發(fā)酵的方式操作。此外,得兼顧到烘烤時要能耐得住高溫,因而使其充分地吸收水分,將水分的比例設定在較高的83.3%。
導引出甜味的面粉則采用灰分為1%,或許會因而認為它比較容易產(chǎn)生澀味,但經(jīng)過試做后發(fā)現(xiàn)不但澀味不明顯,而且甜味和美味都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藉由使用國產(chǎn)小麥面粉,一方面迎合日本人喜好的味覺,另一方面也帶有『當?shù)厣a(chǎn)當?shù)叵M』的意義。
攪拌的流程里若是溫度過高,風味會因而散失,所以只要以l速進行2-3分鐘,用小限度的攪拌讓面團聚集連結(jié)即可。之后再以2速攪拌30秒-1分鐘。這是由于使用了麥麩部分含量較多的面粉,谷物蛋白的筋性較不容易打出來,如此操作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筋性。然而,實際上面團的筋性要經(jīng)過后續(xù)3次按壓排除空氣的步驟才能真正地予以強化。